《電鰻財經》電鰻號/文
近期,易控智駕向港股IPO發起沖刺。這家專注于礦區無人駕駛的科技企業,像一輛滿載野心的礦卡,試圖穿越資本市場的崎嶇山路。
招股書顯示,易控智駕成立于2018年5月,由藍水生和劉冬梅夫婦創辦,2025年3月完成股改。截至2025年6月18日,藍水生、張磊、劉冬梅、嘉興志韜、寧波御英及寧波眾英合計持有公司49.79%的權益,共同構成一組控股股東。
2022年、2023年及2024年(以下簡稱報告期),易控智駕的總收入分別為5990萬元、2.71億、9.86億元。不過,易控智駕尚未實現盈利,報告期內分別產生虧損2.16億元、3.34億元、3.9億元,3年累計虧損9.4億元,并預期短期內將繼續產生凈虧損。
由于持續虧損,報告期內,易控智駕的經營活動現金凈額均為負值,分別為-7450萬元、-2.51億元、-7.13億元。截至2024年年末,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4602.7萬元。
報告期內,易控智駕的毛利率分別為-29.5%、-18.6%、7.6%。此外,報告期內,該公司的研發開支分別為1.09億元、1.77億元、2.08億元,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182.1%、65.4%及21.1%。
據悉,國內市場方面,2024年中國礦區無人駕駛解決方案的市場規模達到20億元,2021年至2024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04.7%,長期潛在市場總規模達1850億元。
國家《“十四五”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》明確支持礦區無人化,內蒙古、山西等地已開放測試牌照。政策東風下,資本蜂擁而至。但業內人士指出,目前行業標準有待進一步明確、數據安全也存在一定提升空間。此次,作為行業內先驅,易控智駕能否順利完成IPO,《電鰻財經》將繼續關注。
推薦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