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電鰻財經》電鰻號/文
倍輕松在IPO階段以“智能健康硬件第一股”光環吸引資本,但上市后首份年報即暴露銷售費用畸高問題。此外,該公司2022年、2023年、2024年,扣非凈利潤連虧三年備受關注。
近日,倍輕松備受關注,該公司再次收監管函引市場關注,即上交所下發監管函,涉及對象包括高管、實控人等。7月5日,該公司針對交易所提出的問題做了相關回復。
財務數據顯示,2022年、2023年、2024年,倍輕松分別實現營業收入8.95億元、12.75億元和10.85億元;扣非凈利潤分別為-1.3億元、-0.55億元和-0.03億元,連虧三年。2025年一季度,倍輕松營業收入為1.97億元,同比降低32.83%;扣非凈利潤由2023年同期的盈利0.15億元,變為虧損0.02億元。
相關媒體報道稱倍輕松的高銷售費用率引人注目。2023年數據顯示,未來穿戴、奧佳華和倍輕松銷售費用率分別為19.96%、21.93%和53.94%;同期未來穿戴凈利率為13.19%、奧佳華為2.27%、倍輕松為-3.94%。
上市前,倍輕松的銷售費用率維持在40%左右,2018年至2019年,銷售費用率分別為36%、41%和41%;上市后,該公司的銷售費用率大幅被提升,銷售費用率最高推升至54%,銷售費用率相比2019年大幅上升12個百分點,費用率上漲幅度超過30%。
業內人士指出,倍輕松的案例恰似一面鏡子,映照出新消費賽道“燒錢換規模”商業邏輯的脆弱性。未來倍輕松業績將如何變化,《電鰻財經》將繼續關注后續發展。
推薦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