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電鰻財經》電鰻號/文
證監會一紙立案公告,將元道通信推上風口浪尖。近日,元道通信發布公告稱公司于2025 年 7 月 11 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(以下簡稱“中國證監會”)下發的《立案告知書》(編號:證監立案字 03720253016 號),因公司涉嫌年報等信息披露文件財務數據存在虛假記載等違法行為,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》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》等法律法規,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。
據悉,元道通信是通信技術服務企業,主要面向通信運營商中國移動、中國電信、中國聯通等和通信基礎設施運營商中國鐵塔,以及通信設備制造商提供包括通信網絡維護與優化、通信網絡建設在內的通信技術服務,保障信息通信網絡各環節有效運行。
年報信息顯示,2024年,元道通信實現營業收入為12.82億元,同比下降27.93%;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235.57萬元,同比下降38.86%。
業內人士指出,虛假財務記載如同精心編織的謊言,在監管科技與穿透式執法下終被戳破。這不僅是一起個案,更是注冊制時代“零容忍”監管的縮影——財務數據“注水”的公司,終將面臨調查。市場需要清醒認識:資本游戲的邊界正在收緊,任何挑戰規則者都將付出代價。
《電鰻財經》關注到,7月14日,元道通信開盤價為21.60元,下跌幅度為20%。元道通信在相關公告中指出,若后續經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認定的事實,觸及《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(2025年修訂)》規定的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,公司股票將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。
目前,我國資本市場的生態正經歷深層變革:一方面,監管層通過“退市新規”與“刑法修正案”構建起立體追責體系;另一方面,投資者需從“炒小炒差”轉向“價值錨定”。正如巴菲特所言:“只有當潮水退去,才知道誰在裸泳。”而那些堅守財務透明、治理規范的企業,終將在洗牌中脫穎而出。
推薦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