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電鰻財經》電鰻號/文
相關媒體報道,峰岹科技登陸港股首日大漲16%,華夏基金、三花智控等基石投資者賬面浮盈,這場資本的“造富盛宴”看似皆大歡喜。市場以真金白銀為這家芯片設計公司投票,折射出對國產半導體替代的期待。然而,鎂光燈下的喧囂,能否掩蓋其銷售毛利率連續下滑的隱痛?
7月9日,峰岹科技港股上市首日大漲16%。峰岹科技發行價為120.5港元,發行1874.44萬股,募資總額為22.59億港元,扣除上市應付費用1.22億港元,募資凈額為21.36億港元。
峰岹科技本次香港IPO引入了10家基石投資者,投資額達1.1億美元,泰康人壽認購2500萬美元,保銀認購1500萬美元,3WFund、華夏基金(香港)、WindSabre分別認購1000萬美元,三花智能、FourierCapital、Torus、Intac分別認購800萬美元?;顿Y者已實現浮盈。
值得注意的是,2023年峰岹科技的銷售毛利率為53.47%,相較于2022年的57.42%下降了約4個百分點;2024年公司銷售毛利率進一步降至53.24%。
華夏基金等機構作為基石投資者,為峰岹科技IPO注入強心針,短期提振了市場信心。但相關媒體報道稱招股書顯示,峰岹科技近三年毛利率從57.3%滑落至52.2%,主營的電機驅動芯片面臨價格戰擠壓,技術壁壘與成本控制的平衡難題逐漸浮出水面。
業內人士指出,首日大漲是資本市場的短暫喝彩。半導體行業需要“慢功夫”,在資本熱捧與產業現實之間,如何走的更加扎實穩健,將成為未來分化的關鍵。
《電鰻財經》將繼續關注后續發展。
推薦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