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電鰻財經》電鰻號/文
當蔚來累計虧損突破1000億元大關時,李斌那句"錢都虧在明處"的回應,像一束強光刺破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迷霧。這串數字背后,暗藏著一個顛覆性的商業邏輯:在產業革命的風暴眼中,戰略性虧損不是失敗的標記,而是沖鋒的號角。
近日,在安徽合肥的蔚來智能工廠,蔚來創始人、董事長兼CEO李斌表示,蔚來一直以來的底色是技術創新,累計研發投入達到600億元。蔚來財報里把研發投入計成當期費用錢都虧在明處,資產負債表非常干凈。這些"明處的虧損",恰似黑暗森林里的篝火,既照亮了自己的疆域,也為整個行業標注了前進方向。
這種大開大合的投入模式,本質上是對傳統商業邏輯的降維打擊。蔚來已經用虧損筑起了品牌認知、用戶社群、技術儲備的三重護城河,就像亞馬遜連續虧損20年卻構建起云計算帝國,特斯拉累計虧損15年才迎來爆發式增長。
蔚來車主自發組織的用戶活動,換電站日均大量的能源補給,這些用真金白銀澆灌出的生態成果,正在發生奇妙的化學反應。
業內人士指出,當年福特承受著同業嘲笑堅持擴建流水線,最終用規模效應讓T型車價格下降60%。今天蔚來在質疑聲中布局的每個換電站、每項技術創新,都可能在未來某個時刻突然打通任督二脈。產業革命從來不是精打細算的賬房游戲,而是敢用虧損買未來。
推薦文章